国际商都是郑州发展的长远战略方向,国家中心城市是建设国际商都的现实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上街区有着怎样的担当?
“今后五年,上街区将主动承担功能分工,加快实施 三融入三提升 战略,即主动融入郑州国际商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国际陆港建设,全面提升全域城市化内涵、产业发展层级、绿色发展水平,全力打造通航之都、国际陆港、制造高地、生态新城,努力建设 和谐宜居、智慧低碳、开放包容 的新上街,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街区委书记宋洁话语铿锵,如是作答。
既有令人期待的目标,也有扎扎实实的行动。近年来,上街区立足实际,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砥砺奋进,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上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成为郑州西区崛起的强力支撑。
通航产业 引领示范
11月1日,上街区三家企业亮相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其中,三和航空生产的世界首架长航时载人无人机“祥云320”在航展现场举行了全球首发仪式。郑州通航企业组团参展,集中展示了郑州通航产业的形象,让郑州通航产业的发展再次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
其实,今年以来,上街区推动通航产业发展的举措不断,仅9月份就有两个有关通航的大型活动在郑州举行。
9月上旬,由中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上街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航国际通航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董事局主席希尔顿·科特勒与国内诸多通航专家出席论坛,为上街区发展通航产业建言献策。
9月下旬,由河南省民航办牵头的“中美通用航空发展交流会”在上街区举行。全美实验飞机协会(EAA)顾问机构、EAA大会负责总体策划的主要运营执行机构——美国马赫管理公司(Mach2)董事长雷蒙德·沃伦·雷曼出席会议,并对上街区通航产业进行了考察,最终与2017郑州航展承办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为2017郑州航展提供顾问咨询和代理招展招商服务,组织美国展商参加郑州航展,同时把美国EAA大会的资源、美国航空产业、航空文化的资源及赞助商资源带给郑州航展。
两次活动的与会专家都对上街区的通航发展给予高度评价。这些活动的举办也表明上街正在汇聚国际资源,推动通航产业发展。
而近年来郑州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外通航业的注意。
目前,郑州通航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上街机场改造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初步达到4C等级,成为全国规模大、条件好的通用机场;啸鹰飞机组装与试飞基地、中部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等20余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郑州通航试验区入驻通航企业45家,机队规模67架,穆尼飞机“郑州1号”成功下线,更是填补了河南省通用飞机制造的空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2015年两届郑州航展的成功举办,将郑州通航推向国际化舞台,促进了郑州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郑州通航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郑州航展已经成为郑州一张靓丽的城市新名片。
明年4月底,郑州航展将再次华彩绽放。2017航展将以办成亚洲最大、最多元化、最激动人心的通用航空盛会为目标,引进国际航联世界编队特技飞行锦标赛,为观众展示世界顶尖的特技飞行表演。整个活动由航空博览、飞行大会、通航论坛和首届世界编队特技飞行锦标赛四个板块组成,将独创夜间表演形式,结合电脑音乐、激光秀、音乐烟花汇演和歌星演唱,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文化盛宴。
今后五年,上街区将以郑州通航试验区为载体,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通航枢纽、全国公务机运营基地、全国通航经济示范区、中国“飞来者大会”承办地的目标,持续强化基础建设,大力发展通航相关产业,加快区域性通航总部建设,不断完善制造先行、运营带动、服务支撑的通航产业链条,着力培育通航文化,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通航综合示范区,飞机起降突破2500架次,实现年飞行6万小时以上,通航产业年主营收入突破百亿元。
科技创新 助力转型
对于上街来说,发挥通航产业的引领作用固然重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不可忽视。
上街区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动,用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上街区的华泰特缆开发了“蓝采和·采购网”综合电商平台,长城科工贸运用电子商务带动了销售的大幅增长,鼎盛机械的榨油机几乎全部依靠互联网销往国外……上街区通过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上街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迅速,企业累计达到78家,2015年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0亿元,荣获“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智能电气产业园、中小企业园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高。中铝郑州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成功引进中国有色金属国际陆港,积极推动160万吨氧化铝节能升级改造。
如今,上街区的工业已由中铝郑州企业一枝独秀逐步发展为区属企业百花齐放,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今后五年,上街区将以产业集聚化、制造高端化、生产智能化为方向,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园区提质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实现提档晋级。引导企业升级改造,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培育发展通用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工业”,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上街区将突出企业创新,推动企业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载体,加快推进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等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促进成果转化,逐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常态化、实体化、市场化。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上街区将加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大力培养人才,重点培育通用航空、现代物流、高端制造、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国际陆港 建设加快
9月30日,中铝物流集团中部国际陆港有限公司郑新班列从郑州上街区开出,驶往乌鲁木齐,郑新班列成功试运营。郑新班列是上街至乌鲁木齐的铁路货运固定班列,开行站为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上街站,到达站为新疆乌鲁木齐,每两周开行一班。货运班列采取一站直达式,大大缩短了货物到达的时间。
郑新班列的试运营标志着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的铁路货运进入了常态化运营模式,将全面提升中铝物流集团中部国际陆港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力促进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的建设发展,助力上街经济发展。
郑新班列的试运营是上街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街区坚持通航引领、转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4 64.1 35.5.
下一步,上街区将以业态多元化、服务现代化为导向,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高。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国际陆港第二节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海关保税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上街火车站改造提升工程,引进国际物流企业入驻,着力构建通关便捷、陆空衔接的物流通道,打造辐射欧亚的郑州国际陆港重要节点,力争到2020年,物流贸易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
上街区还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依托上街机场、五云山、方顶明清古村落、生态水域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低空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逐步开发航空运动、山地休闲、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成郑汴洛旅游带的重要节点。目前,服务业的活力已逐步显现,通航特色商业区成为省级专业园区,中央商务区初具形象,和昌、欧凯龙等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营业;五云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荣获河南省“山地运动示范基地”“全民健身示范基地”称号。
城乡一元 统筹发展
初冬,走进上街区工业路办事处朱寨社区,小区干净整洁,环境幽雅。刚搬进来一个多月的朱建勋对新家的环境很是满意。“我们小区绿化好,停车方便,出门就是大马路。家里还有暖气和燃气,住着可舒服了。”
朱建勋家是上街区今年实现回迁的住户之一。近年来,上街区坚持“城乡一元,统筹发展”的理念,大棚户区改造、扶贫搬迁、生态建设等新型城镇化多项工作走在郑州市前列。全区30个行政村征迁完毕,安置房建设接近尾声;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十个均等化”,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扶贫工作成绩显着,完成10个贫困村、1.4万人的搬迁,在全市最早实现扶贫对象整体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今后五年,上街区将紧紧围绕郑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统筹全域,协调发展,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智能、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以提升品质、展现成效为核心,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各项重点工作,提高全域城市化水平。加快回迁安置,2016年年底将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群众全部回迁。推进改造开发,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双重动力,加快推进峡窝镇区、长铝棚户区等城市片区改造开发,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稳步实现“人的城市化”,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村改居改革,试点探索股份合作社(公司)向现代企业发展,着力强化新型社区规范化管理,最终形成以资产经营公司化、公共服务社区化为主导的运营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续生计问题,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致富增收,提高融入城市的素质和能力,让搬迁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
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配套衔接的原则,完善城市交通和市政公共设施。以交通道路为先导,打通建成区所有断头路,完成昆仑路南延、蓝天路东延、金华路北延等道路建设,构建上街新的环城快速路;积极推动地铁10号线、上新高速开工建设,开拓域外联系新通道;开辟上街机场至周边机场的航线,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航空为辅的综合交通体系。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宜居环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筑环境优美、低碳节约的绿色家园。深入实施“绿满上街”行动计划,加快南部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推进域内道路绿化美化,突出中心城区增绿造绿,新建一批公园、游园和大型公共绿地。持续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提升“五湖一河一库”及周边环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升级改造城市排水系统,促进雨水存积利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重点做好工业减排、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等工作,推进优良天数继续增加、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