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城市节庆 » 正文

东盟各国纷抢中国金融改革“红利效应”

发布日期:2014-05-17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华网南宁5月16日电(记者何丰伦钟泉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力度、广度和深度,正在引起东盟各国广泛关注,东盟各国正在力争分享中国金融改革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等诸多领域的“红利效应”。

  上月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已超越伦敦成为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今年3月,新加坡处理的人民币支付量同比增长了375%,结算金额占全球总额的6.8%,超过伦敦的5.9%。

  分析人士认为,新加坡这次能够超过伦敦再次夺回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第二把交椅,在于它背后所依托的东盟大市场和中国东盟贸易额不断加大的大趋势。中国东盟贸易额在2013年达到了4436.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9%。

  此前,新加坡与伦敦之间对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暗战”,可以视为全球顶级金融交易平台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认可。

  新加坡星展银行经济师李林表示,随着新加坡超越伦敦成为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当地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及中国企业分支将从中受益,这一金融中心将促进人民币在东南亚区域贸易的使用。

  与中国—东盟快速扩大的贸易规模、人员往来密切相关的,是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活力相适应的金融辐射力日益彰显,以及东盟各国从民间到官方对人民币认可程度的不断加深。

  常年研究中国—东盟经济的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汤志华介绍,从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使得中越、中缅、中老边境各地,人民币逐渐成为不折不扣的“硬通货”。而2010年以来,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地,遍布大街小巷的人民币兑换场所,以及超市、商行对人民币的接受更为普遍。

  人民币“民间硬通货”的无形地位,正在“倒逼”官方平台的搭建。

  中国银行广西分行行长杨展鹏说:“中国银行是较早提出要通过‘规范支付方式’来破解长期以来存在中越边境上‘地摊银行’的金融机构,这一做法已经初见成效。”

  一方面是人民币在东南亚行程中“主动作为”,另一方面则是东盟各国“投桃报李”。

  从2009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各国相继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如今,一签3年的本币互换协议顺利延期,规模持续扩大,多国央行已经着手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投资。

  2014年3月下旬,柬埔寨国家银行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金边分行作为柬埔寨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为当地银行同业提供包括人民币账户管理、同业清算、流动性支持以及同业人民币资金市场服务等全面的人民币清算服务。此前,中国工商银行已成功在新加坡、老挝拓展人民币清算业务。

  资料显示,从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至2013年6月末,中国与东盟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累计已超过1.12万亿元,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与东盟地区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已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东盟对华投资累计超过800亿美元。这样的贸易和投资规模让很多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盟企业,或者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分公司,有非常大的人民币结算业务需求。

  2013年以来,中国与7个东盟国家的监管机构签署双边监管谅解备忘录,就市场准入、日常监管等达成共识。中国沿边省份云南、广西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这项改革试验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泛北部湾合作项目的实施,为探索双边、多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各方在金融服务领域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扫描展团网微信二维码,关注展会、会议节庆、展销会、会展服务,关注"展团网"微信公众号即可 展团网
 
 
网站首页 | 行业分站 | 城市分站 | 参展意向登记 | 展会宝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桂ICP备110031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5010069764355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