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会展人物 » 正文

刘大可:发展会展教育重在“国际化”

发布日期:2012-01-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徐晶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5日讯(记者徐晶慧) 在会展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加快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已成当务之急。而在培养会展人才时是应追求国际化还是应结合本土实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在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时表示,会展教育重在国际化。
 会展业如今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在谈到目前国内的会展教育以及再教育的整体状况时,刘大可指出目前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国际视角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从旅游角度开展会展业教育的。很多会展设施为了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主动的寻求会展活动的组织者,从中拓展自己的市场。另外,像美国等国家,为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会主动策划一些旅游业会展活动,从而能够丰富旅游自身产品。

  国际上开展会展专业课程的旅游院校非常注重和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对此,刘大可表示因为会展业本身是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行业,强调学员实践技能。从国内来看,这些年与实践的联系跟其他专业相比也是比较多的。一方面我们开得很多业界会议,很多都会设有会展教育方面的板块。另外一方面,近几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会展技能大赛,也都是由业界人士进行指导,并作为评委的。同时很多高校也经常邀请一些业界企业家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相关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从而拉进了实业界和大学教育之间的距离。刘大可同时也指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具体的与实践结合方面也会有些差异。

  会展业比较注重实用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如何避免过于倾向于理论或过于倾向于实际?刘大可指出,第一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在编制教材时,要注重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应当在教材当中体现实践的内容。在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要吸收两种人的智慧,一种是学院派或者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深度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尽可能的吸引一些业界人士参与教材编写,或者倾听他们意见。这样提供给学生的教材本身就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老师队伍。

  在谈到国内会展业起步晚,会展业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时,刘大可指出,国内会展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起步晚,在国外也不是很早,大概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而我们国内基本是2000年之后才开始的,晚了二、三十年。如何使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在再教育当中提升,刘大可列出四个思路供参考:一是再进大学读读书,因为大学可以提供一些再教育产品,比如学校推出一系列专题方面的培训班。二是学习职业认证方面课程。社会上有很多认证体系,像美国的MPI,我国的会展策划师、会展职业经理人。另外,可以参加一些认证课程。比如很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咨询公司都会组织这方面的培训。第四,加强企业内训。因为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加强员工培训,可以老员工带新员工,也可以请专家给大家讲课。边干边学是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

  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一个选择,即国际化和本土化,教育行业也是不例外的。对于会展教育未来发展是更倾向于国际化,还是本土化?刘大可在访谈中强调应注重国际化,即使谈到本土化的时候,也应强调是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刘大可称,因为会展行业国际化程度很高,经常出国,经常用外语,经常去接触世界最新的产品和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强调本土化可能会抹煞这个行业本应有的东西。所以,更应该强调国际化。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策和文化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念,在其他的国家,包括在我国从事会展的时候会有一些本土化的东西。我们在教育当中把这些本土化的东西充实进来足以,不需要特别刻意架设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教育体系。

 
扫描展团网微信二维码,关注展会、会议节庆、展销会、会展服务,关注"展团网"微信公众号即可 展团网
 
 
网站首页 | 行业分站 | 城市分站 | 参展意向登记 | 展会宝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桂ICP备110031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5010069764355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