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会展研究 » 正文

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魅力

发布日期:2011-06-2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张成利

    “一些传统节日,基本上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关于吃的符号了,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文化学者宋文京感叹。曾在《百家讲坛》主讲屈原的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认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正在流失和弱化,而节日的特色吃食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高度丰富的当下也不再具有往日的吸引力,我们必须重拾、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魅力,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总之,端午节不能简化成“粽子节”,该给粽子找个伴儿了!

    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满怀无法排解的忧愤自沉汨罗江殉国,于是有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将传统节日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期,符合百姓的意愿。我们国家对传统节日是相当重视的。从“中韩端午申遗”之争,到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七大传统节日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传统节日法定化”,足以表明国家对传统节日保护和传承的良苦用心。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载体能像传统节日一样集中反映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流露我们的民族情感。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物质化和物质商业化成为潮流,传统节日逐渐被冷落和淡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几乎被抽空,只剩下节日的“空壳”,成了“购物节”和“吃喝节”的大比拼。脱离了原始意义和文化内容的传统节日,同普通假日一样,成了人们休闲、娱乐、消费的日子。传统节日淡出,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却乘虚而入。因为迎合了日渐沉闷的社会心理,现在“洋节日”大行其道,有喧宾夺主之势。

    传统文化的遗失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引起了许多学者、专家和爱国之士的深深忧虑。国家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为法定假日,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人们过节,其根本用意也就在于强化传统节日的身份识别作用,唤起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事实上,在我国民间人们还是很在意过传统节日的。拿端午节来说,许多地方一直保留着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吃“五黄”、熏“五毒”等习俗。可惜,这些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习俗,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正渐行渐远。

    传统节日法定化,给了我们一个找寻失落记忆,恢复民俗、复兴民间节日文化的理由和机会。但仅“法定”还不够,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全面、彻底的了解最基本的文化真相,并融入其中,形成民族文化自尊和自觉,才能真正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应该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通过开展活动等形式,恢复传统文化习俗,宣传节日文化,以强化其身份识别作用。

    当然,传统节日也需要与时俱进,在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种开放的文化,都无法以一种独立、一成不变的姿态存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是吸引人们融入其中的前提条件,也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出路。《中国质量报》

 
扫描展团网微信二维码,关注展会、会议节庆、展销会、会展服务,关注"展团网"微信公众号即可 展团网
 
 
网站首页 | 行业分站 | 城市分站 | 参展意向登记 | 展会宝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桂ICP备110031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50100697643558Q